学生作品分享 | 除肢体残疾以外人群使用的义肢机械手

作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类,设身处地体会残障人士的感受,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学生Peter Yu通过观察、阅读和思考将手部疾患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件除肢体残疾以外人群使用的义肢,呼吁人们平等对待残障人士。学生的善念令人感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尽己所能,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01 义肢机械手设计者Peter Yu

Peter Yu
剑桥文理与剑桥艺术学生会主席
3D和当代艺术专业方向

 

在介绍自己时,Peter这样说:“未来想选择产品和工业设计方向。在体验工业思考和设计的同时也接触有关心理学和哲学的书籍作为兴趣。思考辨析和反思总能镇定复杂的情绪。聆听也许不是对策,对于思考和知识的不拒收,是我现阶段最大的幸运。”

02 残疾是概念,它阻隔了什么?

残疾是一个演变中的概念,残疾是伤残者和阻碍他们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的各种态度和环境障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这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差距所产生的边界,也会导致更深层的精神阻隔。(我国的相关现状:我国残疾人口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城镇残疾人口为2071万人,占全国残疾人口的25%;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占75%。)

03 比起同情,他们更需要平等

以自卑为例,如果一位残疾人士自卑,所有人会觉得这再正常不过了。但如果一位残疾人士不自卑,大家都会夸赞他很乐观。这一点也不正常,乐观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词汇,绝境下才需要乐观来支撑。如果一个正常人,你会因为他不自卑而夸他乐观吗?这说明在人的潜意识里,残疾人与正常人是不对等的关系,这大大加剧了自卑情绪的形成。

但这是因为残疾人自己的心理在作祟吗?不是的,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并且残疾,他会面临生存困难,但他不会自卑,自卑是正常的心智面临巨大压力时的反应。

04 关于作品义肢机械手

由于小儿麻痹及其后遗症或者腕管综合征等,导致正中神经无法正常支配手指,对正常生活和劳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类状况和对应人群却被忽视,甚至遗忘。而意识到问题本身的直接途径是当对方的状态反应至自己身上,才会真实的感受到对方需求的合理。这是一件除肢体残疾以外人群使用的义肢。一件“生活方式”。

表达个人主观理解同时为了增强该作品的重量,作品破损和做旧的风格,是展示对联合国平等对待残疾人合约的忽视,部分社会依然对该人群的视而不见甚至嫌弃。Peter说:“我希望通过较为负面的方式去警醒人们‘藏’得太好了的善意。”

 

构思&设计

预约回访